春风为笔,草木成书。三亚华侨学校的孩子们走出围墙,踏入生机勃勃的郊野公园,以“自然为教室,探索为课本”,开启了一场别样的“春日户外课堂”。在这场与春天的对话中,一花一叶皆是知识,一言一行尽显成长。
自然观察课
拾春叶,探纹理
“看!这片叶子的边缘像锯齿!”“梧桐叶的纹路像手掌的脉络!”孩子们手持任务卡,化身“植物学家”,俯身观察枝头新绿与落叶的形态差异。
他们用指尖触摸嫩芽的柔软,用放大镜细看叶脉的走向,将收集到的银杏、枫香、樟树等不同叶片分类粘贴成“春日标本集”。自然无声,却用千万种形状诉说着生命的奥秘。
美学实践课
春日发型设计师
当艺术遇见自然,创意便悄然发芽!孩子们用捡拾的树叶、花瓣为画板上的卡通人物设计发型——柳枝编成麻花辫,樱花点缀成发饰,银杏叶层叠成蓬松的卷发。
有人笑称:“我的‘模特’是森系少女!”在欢声笑语中,孩子们不仅读懂了叶的形态,更用想象力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童趣的色彩。
德育融合课
春日共享课堂
孩子们铺开自带环保餐垫,学习食物分配与垃圾归类,用湿巾清理草地碎屑,在分享与协作中体会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”。
野餐时自觉整理垃圾是“文明考试”,游戏中遵守规则是“诚信答卷”,一餐一戏间,将品德教育融入春日生活剧场。
归途有思
返程路上,有孩子攥着舍不得丢弃的“宝藏落叶”,说要做成书签;有孩子指着路旁标语念道:“‘小草微微笑,请您绕一绕’——我们刚才都做到了!”
这堂“行走的课堂”没有黑板,却教会了孩子们用眼睛记录生命的脉络,用双手触摸文明的温度。愿每一颗童心都能如春日的种子,在自然与爱的滋养中,长出包容世界的根系,绽放向美而生的枝叶。
图片来源:各教师
图文编辑:陈虹宇
初审:原浩
终审:杨小平